|
大家的手机里有今日头条APP吗?作为新媒体人,手机里没有今日头条还是有些说不过去的,不过,小张老师确实在某一时间段卸载了今日头条,原因有二:
一,我手机真的很卡,内存不够,平时不常打开的APP都卸载了;二,今日头条每天弹出的新闻真的是“新闻”,不是大热点事件,对曾经需要热点创作内容的我来说没有太大帮助。
不过,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我重新安装今日头条APP后,我又有了全新的感受。
提问
今日头条APP较从前有何变化,如今的平台差异化展现在哪儿?
除去和我同事的沟通交流,小张老师最近一次谈起今日头条,是在和一位做工程项目的大佬闲聊过程中。他说:我已经把今日头条的APP卸载了,上面的内容实在太low了。
这个观点并不稀奇,今日头条以社会、娱乐、民生类话题为主,专业、深度内容在今日头条这一平台上并不常见。虽然今日头条曾对自己的用户调性有过质疑,并尝试引进优质内容创作者以吸引更优质的读者,但效果却一直不理想。
不过,诚如开头所说,今日头条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。
1
那些年的今日头条——创新却不曾突破
今日头条、抖音均出自字节跳动,而字节跳动则以内容推荐算法闻名于诸多新媒体平台。正由于它的算法处于领先水平,捆绑用户的能力也就更强,因为用户的视野会随着智能算法推荐而变窄,因用户每每花费时间观看一种内容,机器就会在未来推荐时增加该类内容的比重。
这个问题,许多行业人士都分析过,即——用户长时间观看同类内容,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困在信息茧房中。我们云知团队也曾表达过一种观点,即新媒体对于不同用户有着不同的作用,对于有需求,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用户来说,新媒体是工具,尤其今日头条、微博这类新媒体平台,会成为新媒体人很好的给养场所。
但对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用户,就会被新媒体所牵制,整日困在信息茧房中没有进步,甚至会被部分新媒体谣言、煽动性内容蛊惑。
对于平台而言,他们当然希望有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用户常驻平台,一方面这会让平台上的新媒体号作者更有成就感,另一方面,平台面向这类用户变现,效率会更高。
因此,今日头条开始引进优质创作者,启动创作者扶持计划,并努力建设悟空问答,意图在未来尝试知识付费模式,甚至从知乎挖来许多问答大V。不过从外显的结果来看,头条虽然一直在创新,但始终没有完成大的突破。
2
今天的今日头条,是新媒体的净土
当我重新安装今日头条后,发现今日头条搜索栏与热搜头条的功能这两项功能变得十分显著。

有人说今日头条在模仿百度,想往主动搜索的方向靠一靠,削弱平台信息流主动推送的形式,不过在我看来,这两者并不冲突。
信息流模式符合以往用户的需求,主动搜索模式则适合有知识获取需求的用户,在这里,我认为今日头条是通过对功能的拓展,来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,这点没什么新奇。
让我感兴趣的,反而是类似微博热搜、百度热搜的热搜榜。
众所周知,微博热搜榜领先了热搜的产品形态,并且到今天,微博热搜也是最著名的热搜榜。不过,由于微博平台的娱乐八卦属性,使微博热搜榜依然成为了微博的核心变现手段,而非是用户端获取热点资讯的工具。
所以我们看到了乌烟瘴气的微博,前20条里面18条都是娱乐明星(有点夸张),最过分的是里面的评论都不正常,全是粉丝买的水军控评,这使得本就没营养的微博热搜变得更无聊。
而头条热搜榜就不一样了,仅看上面10条热搜,完全无明星内容,即便出现明星相关内容,也多是可以往某行业靠拢的内容,所以我愿称头条热搜为互联网热搜榜的一块净土!
原因也比较简单,喜欢娱乐八卦的年轻人,狂热追星的年轻人,总不至于到今日头条来买热搜吧(可能也不一定有这种商务模式)。
所以,我强烈推荐,新媒体人都好好看看今日头条吧,虽然很多上面的评论让你不明所以,但它们真的都是平台用户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,且热搜是真的热搜,比靠钱变热的微博好的多。
总结
今日头条这么大的平台,应该是不用我打广告的,所以上述内容完全是主观感受,希望这两点突出功能可以帮助到有学习需求的运营者。因为很多微博上不曾出现的热点,在今日头条上却有详细的描述。
当然,我推荐今日头条的关键原因,还是对比,对比微博、百度内容的无营养,今日头条明显算是出类拔萃了。并且我相信,无论是从新媒体人的角度,或是从监管的角度,今日头条的现状与方向,都更像是能够长久不衰的新媒体平台。
 |
|